毫米級激光定位,大朋發布移動VR位置追蹤系統
像Oculus Rift,HTC Vive和PlayStation VR這樣的高端VR眼鏡最大的優點之一就是它們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追蹤用戶的頭部和手部的位置。這樣的VR技術實時探測到用戶的高度和深度,帶來更優質的沉浸式體驗,而這也是目前的移動VR設備所缺乏的。谷歌Cardboard使用智能手機自帶的陀螺儀檢測用戶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旋轉,除此以外再無其他,科技公司們正積極尋找其他辦法。國內VR企業大朋與G-Wearables合作,開發了他們自己的位置追蹤系統。
大朋的移動VR位置追蹤系統采用與HTC Vive的Lighthouse類似的方法。這個系統也使用了整合激光技術的基站來追蹤用戶的位置。
大朋在一個聲明中對他們的技術做了簡單解釋:“每一個基站內含兩個相互之間完全垂直的高精度馬達,其精度誤差不超過0.02度,它們發射出波長為830納米的激光掃描指定區域。其數據傳輸的幀率高達240Hz。所有這些得以獲得一個精準的位置追蹤能力。校準這個系統所要做的就是打開一個內置的VR模式,然后戴著VR頭盔在指定空間自由移動,然后系統就會在誤差1mm的范圍內自動追蹤頭盔上的每一個點。”
這并不是這個系統的全部功能,它還可以在同一個空間里追蹤多個用戶,支持本地多用戶交互。想要使用這一功能需要第二個系統的支持,這個系統是“慣性導航”系統,當一個用戶阻擋住另一個用戶的激光時,“慣性導航”就會發揮作用。但是從這里我們可以猜到,想要支持這個系統,VR眼鏡內部必須集成特制的零件。不過大朋并沒有在這方面給出更為詳盡的描述。
大朋已經展示過這個設備,不久將把它投放市場。但是他們沒有給出具體的日期,也沒有講明目標市場是哪個。
當然,這并不是VR之家了解的第一個為移動VR眼鏡設計的位置追蹤系統。今年1月份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會議上,IndoTraq就曾經發布了他們自己的方案。他們的設備可以綁定到用戶的VR頭盔的頭帶上,它使用的是無線技術,而不是激光,由于無線技術具備一定的穿墻能力,可以傳送到更遠的地方,這個設備支持100m戶內追蹤范圍,只是精度較低。
事實上,人們普遍看好的移動VR眼鏡位置追蹤是內置式的方案,它不需要額外的外置式裝置,數據的處理也只需要手機或頭盔本身。但是,目前這樣的技術還很難實現(但不是沒有),它當然也需要特殊的硬件,所以我們不可能僅僅通過軟件更新實現這個技術(當然,理論上來說也不是沒有,使用單個普通攝像頭也可以實現單目SLAM,只不過運算量很大)。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違者必將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點評
相關閱讀
-
表情神同步,Veeso面部追蹤VR頭盔降臨
為了使用戶能夠盡可能地沉浸在虛擬現實當中,科技公司們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模擬人類的特性,將人類“復制”到虛擬世界中去。從運動追蹤控制器和體感手套到眼球追蹤和能夠模擬行走/跑步的萬向跑步機,科技巨頭在...
- 開撕!VR還是AR,誰才是沉浸式之王?
- 中國版《夏日課堂》! 《撩妹日記》教你撩妹
- 邊看邊玩,奧運主題VR游戲登錄Steam平臺
- 沒去里約不要緊 VR帶你體驗奧運項目
- VR研究進校園 176所院校將設立VR課程